返回顶部

科研动态
科研进展
我国首次利用自主研发水下滑翔机开展大洋湍流观测
来源: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     2018-04-24 18:25:24
分享:

目前,海洋国家实验室科学考察船队成员“向阳红01”科考船正在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暨中国大洋46航次第六航段任务。近日,本航段领队、海洋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主任乔方利研究员、项目现场负责人郭景松博士及其团队成员在南太平洋海域首次布放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水下滑翔机“海燕”。这是我国首次在深海大洋利用自主研发滑翔机开展大洋湍流观测,获取的数据对海洋预报、环境保护及气候变化预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比于传统的无人无缆潜水器,水下滑翔机耗能小、成本低、航程大、部署便捷,具备在水下全天候独立工作的能力,并且可以搭载科考所需的任务传感器,如湍流传感器、温盐深传感器等进行数据采集。

当地时间4月7日上午,水下滑翔机的投放作业正式开始。虽说滑翔机的体积不大,但要想将其成功投放并不容易,不仅要控制其投放姿态,还要防止触碰到天线及传感仪器,避免影响后续数据的采集。充分的前期准备加上现场队员的精准操作,水下滑翔机投放作业一次成功。经过八天的连续作业,当地时间4月15日,水下滑翔机已按计划完成规定作业,回收工作随即启动。虽然通过滑翔机甲板控制系统可以在1公里范围内将其精确定位,但回收工作也存在诸多难点:发现难、精准操船难、无损害回收难等。为此,船上临时党委组织了两次专门会议,两次现场打捞实验,反复总结经验,形成了成熟的回收规范。从发现“海燕”到回收成功,整个作业过程仅用了1个小时,创造了国产自主研发水下滑翔机在深海大洋作业的成功先例。

湍流是海洋当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对它的了解会对海洋预报以及气候变化的预测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完成对仪器的清洗维护后,队员将会把滑翔机采集到的科考数据传回至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素材来源: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111111.png

(海洋报记者 高悦摄)